Translation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2011 冬 太魯閣之旅

上週小魚們帶著感謝的心, 讚嘆不已的度過了3天2夜的太魯閣之旅~



如果非要在台灣的漂亮景點中選出"1個"小魚最喜愛的地方, 那就非
花蓮的太魯閣莫屬! 只能說, 這個地方真的美得太獨特, 太壯觀了~
開發太魯閣是難以想像的浩大工程, 鉅時費力, 經歷原住民, 日據時
代, 以及蔣公時代國民兵幾十年的努力, 上百名官兵付出了寶貴的
生命, 今天我們才有幸得以進入這麼美的地方體驗壯闊山水景觀,
怎能不抱持感恩的心呢...  尤其是在長春祠看到因開鑿山路而殉職
的官兵碑文還有旁邊那張當時的人手上僅持小小的鐵撬鑿山壁的
舊照片, 就讓小魚有點熱淚盈眶, 由衷想跟他們說"感謝您~"
請大家原諒淚點越來越低的小魚, 寫著寫著突然就落入感傷的情緒,
不行! 才寫了一段, 要振作!! 來轉換一下心情吧~
全世界最大的青蛙石, 頭上頂著涼亭像不像帶著皇冠的青蛙王子?
壯觀的燕子口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跟爸媽去太魯閣玩, 印象中是.....很暈?! 哈! 車子
繞著小小的山路行進, 偶有落石, 偶有調撥車道, 開開停停的, 小魚
媽不斷提醒小魚一定要試著睡, 不然醒來沒幾分鐘....必吐!  果不其
然, 知女莫若媽! 不知在睡.醒.吐, 睡.醒.吐幾次循環之後, 終於到了
定點, 小魚才一步下車就被眼前的美景嚇傻! 怎麼有這麼高的山就
近在眼前?! 生平第一次見到像寶石般碧綠色的溪水怎麼這麼美?!
冬日裡的冷空氣怎麼變的如此清新宜人, 彷彿身體所有的不適在那
一瞬間全部都紓解開了, 原來太魯閣是如此美麗啊~  

















距離這次最近一次到太魯閣大概已經超過10年了吧~ (嚇") 時光飛逝
如梭啊!! 這次我們舊地重遊, 高山美景依舊, 但是"碧水"已不復見了...
據飯店導遊的說法, 自從921大地震之後, 溪水源頭地層結構改變, 加
上以前開路時砂石丟棄的地點距離源頭太近, 現在溪水已經變成"藍灰
色"了....好難過.... 那麼美的碧綠色就不見了耶?! 據說要恢復也不是不
可能, 但是要等河水持續沖刷個"幾百年"?!!後看看有沒有機會恢復,
唉... 到時候小魚都輪迴了幾次了啊?! 還會是台灣人嗎? 再次感受到
大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 算了, 算了~  孔子都教我們要"捨得"了,
有捨才有得! 人生到一定的年紀就不要太執著! 看來小魚的"精神年齡"
已經到了"50而知天命"從此要往"60而耳順, 70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進行了~ 哈哈!! 太久沒寫網誌, 就容小魚瞎扯一下吧!

以前"碧綠色"溪水, 整條都像是這個小水池的顏色
但是現在已經是這種藍灰色了... 雖然也是很高雅的顏色啦
仙境"布洛灣"

來太魯閣最令人扼腕的是...沒帶廣角鏡頭, 相信我, 親臨現場的震撼
遠遠超過照片所能表達的n倍
被高山環抱的感覺, 好神奇!
像不像中國山水畫?
享受著前人的恩惠, 走在窄窄的山壁通道上欣賞著周遭的美景, 好幸福

圓臉魚到此一遊
最後用這張合流步道上的隧道入口照片做個結尾, 因為太魯閣實在
是太大太深奧了, 希望日後有機會能常來深度探索它的美~
預告一下, 下一篇網誌是太魯閣晶英酒店(環境篇&天祥套房篇)
太喜歡這裡了, 小魚難得要在部落格裡放一些有營養的內容, 所謂
術業有專攻嘛, 查了一下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簡介, 關於太魯閣
的地理介紹如下, 希望大家會跟小魚一樣愛上這個美麗的地方!!

高山峽谷是使太魯閣國家公園名聞於世的地景, 也是孕育園區內
豐富獨特的自然、人文生態的重要因子! 境內高山聳立, 地勢由西
側的脊樑山脈向東漸傾, 一半的面積是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 其中
有將近六分之一的面積為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 名列"台灣百岳"就
有二十七座之多! 轄區內名山以清水山、合歡群峰、奇萊連峰、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最享盛名! 蘇花海岸的最高峰—清水山, 海拔
二四○八公尺,東南稜陡降插入太平洋, 形成長達五公里的峭壁斷崖
兀出海面, 山連海, 海連天的壯麗景觀, 成為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
清水斷崖, 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濱海的區域! 合歡群峰位於
中央山脈主稜線的轉折處, 本區匯集溯蘭陽溪、立霧溪而上的氣流,
形成豐沛的夏雨冬雪, 造就了獨特的雲海、雪景等氣象景觀!合歡群
峰是立霧溪、大甲溪及濁水溪的發源地, 是重要的集水區, 同時也是
主要的分水嶺! 素有"黑色奇萊"之稱的奇萊連峰, 斷崖嶙峋, 以山勢
險峻著稱! 這些岩層因為受到造山運動的作用而傾斜, 形成單面山的
地形, 由於立霧溪、濁水溪的水氣在此被高聳的山稜所攔截, 經常可
見雲霧翻騰、風雨吹襲, 詭異多變的氣象, 令登山的人常懷敬畏之心!
南湖山區以南湖大山海拔最高, 標高三七四二公尺, 為太魯閣國家公
園轄區內的第一高峰! 南湖山區地質以第三紀所形成的板岩、硬頁
岩為主, 偶夾薄層砂岩及石灰岩, 土壤淺薄, 部分地區為岩屑所構成!
山海交錯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多變的空間景觀, 素來都是台灣登山者
及自然生態研究者的最愛~

發源於合歡山、奇萊北峰之間的塔次基里溪, 一路匯集托博闊溪、
慈恩溪、瓦黑爾溪之後, 於天祥附近與大沙溪(上游是陶塞溪)交會,
自此以下的河段稱為立霧溪, 隨後有荖西溪、科蘭溪及砂卡礑溪匯入,
一路奔騰東流, 穿山切谷, 蜿蜒曲折行進了58.4公里, 於新城北方注入
太平洋, 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生命動脈! 百萬年來, 立霧溪不斷切割
太魯閣這塊台灣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層, 地殼不斷隆起上升, 再
加上風化與侵蝕作用, 造就了"集天地大美, 得山水清趣"的太魯閣峽谷!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立霧溪自形成以來至少曾歷經三次的河道變遷,
第一期河道變遷, 據推測因河川襲奪使得原為古立霧溪的支流--古西
卡拉罕溪成為斷頭河, 今日的蓮花池即是當時河道的一部份! 當時的
古陶塞溪自今日的竹村向西南流經梅園、蓮花池以西, 轉至西寶、
天祥至綠水向東流, 並在流經區域形成許多河階, 其中以竹村河階規
模最大! 第二期的河道變遷, 一次大規模的山崩, 當時的綠水、天祥甚
至到西寶一帶, 曾經形成寬闊的堰塞湖, 此一時期陶塞溪河道遷移至
第一期古河道的東方! 第三期河道變遷, 則是布洛灣地區發生山崩堰塞
河道, 造成立霧溪兩岸堆積性的低位河階, 如布洛灣、合流及道拉斯等
河階, 後因堰塞湖潰決, 立霧溪急速下切形成今日的天祥、文山等侵蝕
性的低位河階! 立霧溪河道變遷的結果, 形成許多平坦的河階地, 這些
河階在地勢陡峻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內, 成為重要的人文歷史發展
地區, 史前人類、原住民族與漢人均相繼留下許多活動的足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